电 话:400-822-4233
联系人:王豪杰
网址:www.liannigw.com
邮 箱:7535077@163.com
地 址:广东省中山市意昂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2025年9月底,土耳其外交部长哈坎·菲丹证实,美国国会已正式暂停通用电气F110-GE-129涡扇发动机对土出口许可,而这款发动机正是土耳其国产五代机KAAN(可汗)的核心动力来源。这一决定如同精准“点穴”——土耳其此前仅从美方获得10台发动机用于原型机测试,后续量产所需的数十台供应彻底中断,原本计划2028年交付首批战机的时间表面临崩盘风险。
美方给出的表面理由是援引《反恐与安全法案》(CAATSA),但本质是对土耳其的政治施压。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断供消息恰在埃尔多安赴美与特朗普会晤期间传出,被外界解读为“当面打脸”的羞辱性举动——毕竟土耳其此前为采购F-16战机曾对美反复示好,却在KAAN项目见曙光后打算缩减F-16订单,转而将资金投入国产项目,这让美国国会极为不满。对土耳其而言,这已是第二次因装备问题被美“卡脖子”,2019年其就因采购俄制S-400防空系统被踢出F-35项目,如今KAAN战机再遭重创,“自主国防”梦想遭遇致命一击。
美国此次出手绝非偶然,而是美土多重分歧的集中爆发,核心矛盾可归结为三点:
阵营忠诚的拷问: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,却始终拒绝放弃俄制S-400系统,即便乌克兰主动提出接收也坚决拒绝,这种“两头下注”的姿态让特朗普政府认定其“忠诚不绝对”。在美方看来,必须通过发动机这一关键筹码,逼迫土耳其在北约与俄罗斯之间明确选边站。
利益冲突的激化:从东地中海油气争夺到叙利亚局势,再到赞格祖尔走廊问题,美土在多个地区事务上存在利益对立。特朗普会晤时曾故意用“牢朱是你埃苏丹的人”等言语试探施压,双方的战略裂痕早已显现,断供发动机成为敲打土耳其的直接手段。
技术霸权的维护:KAAN战机被视为F-35的潜在竞争对手,土耳其已签下上百亿美元的外贸意向订单,美国显然不愿看到一个“盟友”成为防务市场的挑战者。通过断供发动机扼杀KAAN项目,本质是巩固自身在五代机领域的垄断地位。
欧洲选项已失效:KAAN项目初期曾考虑英国罗尔斯·罗伊斯的EJ200发动机,但这款中推发动机加力推力仅9吨,远不能满足重型五代机的需求,土耳其工程师甚至自嘲“装两台也飞不过博斯普鲁斯海峡”,且双方此前因知识产权纠纷早已闹僵。
国产研发是空想:土耳其虽宣称正在推进自研TF35000发动机项目,但本国航空工业实力薄弱——目前能量产的最大推力发动机仅45千牛(约4.6吨),与F110的13吨推力相差悬殊,短期内根本无法形成替代能力。
中俄选项藏博弈:土耳其公开放话“将转向中俄寻求替代方案”,外界普遍聚焦中国涡扇-10G和俄罗斯AL-41F发动机。从性能看,涡扇-10G加力推力13.5吨,完全可匹配F110,但KAAN战机原始设计完全围绕美制发动机,换装需重构机身结构,成本和时间成本极高。更关键的是,中国对敏感军事技术出口持谨慎态度,而土耳其曾有2015年撕毁红旗-9合同的“黑历史”,双方信任基础薄弱,所谓“中国选项”更像施压美国的政治试探。
北约内部裂痕扩大:土耳其作为北约东南翼关键成员,其国防自主化进程受阻,可能导致其进一步向俄罗斯靠拢,而北约东欧国家支持美国制裁、西欧国家担忧局势失控的分歧,将让联盟内部矛盾更难调和。
中东军力平衡生变:若KAAN项目长期搁浅,土耳其空军将持续依赖老旧F-16,面对装备F-35的以色列和希腊,空中优势将逐渐丧失,东地中海的战略天平可能向美盟友倾斜。
防务市场格局重塑:土耳其试图通过“曲线救国”——借巴基斯坦中转获取中国发动机技术,这种灰色交易若成真,可能引发中美在防务技术领域的新博弈,也会倒逼中国强化技术出口监管。
美国断供F110发动机的举动,再次暴露了“技术霸权”的本质——航空发动机从来不是单纯的工业品,而是被绑上政治战车的博弈工具。对土耳其而言,这场“卡脖子”危机是惨痛教训:所谓“自主研发”若缺乏核心技术根基,终究难逃被别人扼住咽喉的命运,而反复利用大国博弈寻求平衡,也可能最终陷入“两头不靠”的困境。
这场风波的结局尚未可知:是美国松口换取土耳其妥协,还是土耳其硬扛到底重构供应链,抑或是中俄成为意外赢家?但无论如何,它都印证了一个道理:在大国竞争的棋局中,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,才能拥有不被摆布的底气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